征集志愿的劣势有哪些
选择范围受限:征集志愿中的院校通常是在常规批次录取后未招满名额的学校,这些学校可能存在地理位置偏远、知名度不高、专业不太受欢迎等情况。剩余专业多为冷门、高收费或条件较差的专业,如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偏远地区院校的专业等,考生可选择的优质院校和热门专业较少。
竞争压力较大:征集志愿的名额相对较少,但参与的考生众多,包括一些高分滑档生,这就使得竞争变得异常激烈。对于那些相对较好的院校和专业,征集志愿的录取分数可能会很高,甚至超过该专业原本的录取分数
例如,在某省的本科一批征集志愿中,一所重点大学的文科专业出现少量空缺,由于众多未录取的高分考生都关注到这个机会,终录取分数可能会大幅提高
填报时间紧迫:征集志愿的填报时间通常较短,从发布计划到填报截止往往只有数小时或一两天。考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了解院校和专业的信息,并做出决策,这导致考生无法充分准备和了解相关信息,从而可能做出不够明智的选择。
录取结果不确定性大:考生难以准确预测哪些学校和专业会有征集志愿,以及征集志愿的名额有多少
同时,由于征集志愿时考生分数构成多变,且不清楚其他考生的报考情况,可能会出现扎堆报考的现象,导致自己所报志愿落选,录取结果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可能影响后续批次录取:如果考生在征集志愿中被录取,就无法再参加后续批次的录取。这意味着考生可能会错过一些原本有机会在后续批次中被录取的更好院校和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