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员证书的颁发机构为相关部门以及应急管理部,而其主管单位则是应急管理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报考应急救援员证书的考生,需满足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旨在确保考生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能够胜任应急救援工作。具体报考条件可能因地区和机构而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年龄、学历、身体条件以及相关培训经历等方面的要求。
应急救援员理论考试备考中哪些是重点内容?
一、单选题答题技巧
仔细审题,认真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避免因为粗心大意而选错答案。
分析选项,逐一分析每个选项,对比其与题目描述的契合度,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
运用排除法,如果不确定正确答案,可以通过排除法,先排除掉明显错误的选项,再在剩余选项中选择可能的答案。
注意细节,题目中可能会设置一些陷阱,如“不”、“除……外”等,要特别注意这些细节,避免掉入陷阱。
利用常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利用常识来判断答案的合理性,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标记不确定题目,对于不确定的题目,可以先标记下来,后续再回头检查,避免因为纠结一个题目而耽误整体答题进度。
咨询详情
二、判断题答题技巧
明确判断标准,判断题通常要求判断某个陈述是否正确,因此要明确判断标准,即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
寻找关键词,在题目中寻找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往往决定了题目的正确性。
对比选项,如果题目中有多个陈述,可以通过对比各个陈述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判断整个题目的正确性。
注意过于肯定的表述,题目中如果出现“**”、“一定”、“肯定”等表述,要特别警惕,这些表述往往可能是错误的。
利用常识和专业知识,与单选题类似,判断题也可以利用常识和专业知识来判断答案的正确性。
复查答案,答完所有题目后,要复查判断题的答案,确保没有因为粗心大意而判断错误。
咨询详情
持有应急救援员证书对不同领域的价值与要求
1
时代背景:近年来,随着**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多轮政策推动旨在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从《突发事件应对法》到《安全生产法》,再到《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出台,都对应急救援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持有应急救援员证书不仅成为个人能力的体现,更是各领域参与应急救援工作的必备条件。
2
主管部门对应急救援员证书的要求与价值,要求:安全应急主管部门、乡镇街道、消防救援队等需加强对基层应急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鼓励应急救援员等职业资格。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纳入地方党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对应急救援工作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价值:持有应急救援员证书的人员能够更专业地参与应急救援工作,提高救援效率。证书作为衡量人员专业能力的重要依据,有助于提升主管部门应急救援队伍的整体素质。
3
企业层面对应急救援员证书的要求与价值
要求: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单位,以及能源、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等单位需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并配备持有应急救援员证书的人员。对未组建应急救援队伍或应急救援人员未持证的企业,将依法进行处罚。价值:持有证书的人员能够为企业提供更专业的应急救援服务,降低事故损失。证书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在市政、安保、物业、消防等相关项目招投标中,持有证书可为企业加分,提高中标率。
4
个人层面对应急救援员证书的要求与价值要求:企业员工、高校学生及对应急救援感兴趣的个人需通过专业培训和考试,获取应急救援员证书。价值:持证上岗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掌握应急救援技能,不仅能够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还能在关键时刻投身公益,奉献社会。持有证书的个人可享受政府补贴,抵扣个税,实现个人价值的提升。
5
应急救援员证书持有者的具体职责与能力职责:识别和应对突发事件,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人员疏散逃生,确保人员安全。解救受困受伤人员,提供初步的医疗救助。参与制定应急预案,并根据预案进行演练和培训。能力:具备扎实的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能够迅速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能够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并做出正确决策。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其他救援人员有效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应急救援员》实操考试
必考项目
1. 安全评估
操作流程:检查并正确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口罩、护目镜、头盔、劳保手套等),确认密闭性和完好性。 进入现场前需环顾四周,口述“确认现场安全”,并明确至少两条安全通道位置。2. 灭火器使用
操作要点:检查灭火器罐体是否完好、压力是否正常,确认可用后左手提提把,右手握喷管。保持低姿顺风接近火源(3-5米),瞄准根部扫射5秒,灭火后原路退回并归位灭火器。3. 心肺复苏(CPR)
关键步骤:
确认现场安全后,轻拍患者双肩并呼喊判断意识,立即呼救并指定他人拨打120。观察胸廓起伏(计时10秒),进行30次胸外按压(深度5-6cm)和2次人工呼吸,循环5组直至复苏成功。4. 止血包扎操作规范:
检查伤口是否有异物,使用敷料按压止血,绷带包扎后需检查外周循环(如甲床再充盈时间<2秒)并询问松紧度。
包扎后需抬高患肢,头部包扎需观察面部颜色是否正常。
抽查项目
1. 救援绳索操作或气道异物梗阻处理
救援绳索(临时担架制作):
使用双8字结固定绳索,担架宽度约50厘米,每侧打6-8个绳结,禁止踩踏或缠绕绳索。
气道异物梗阻处理:
确认患者是否被噎住,依次进行5次背部叩击(肩胛骨中间)和5次腹部冲击(肚脐上方两横指),操作后建议就医复查。
2. 标识识别或检伤分类
标识识别: 需识别场地标记、受困者位置标记(幸存者/遇难者)、快速清理标记(如C代表已清理)等。
检伤分类:根据伤员状态标记颜色:绿色(可自行移动)、黄色(呼吸/循环/意识正常但无法移动)、红色(三项指标任一异常)、黑色(无呼吸且开放气道无效)。
注意事项
1. 安全:所有操作前必须确认现场安全并做好个人防护。
2. 流程规范:如灭火器使用后需横放归位并插回保险销,心肺复苏需严格遵循30:2的按压-通气比例。
3. 细节扣分项:包扎松紧度不当、未检查外周循环、未正确使用绳结或担架尺寸不符等均可能导致不及格。
四、考试形式与评分
实操考试满分100分,60分合格,采用现场操作或模拟场景考核,必考项目占60,抽查项目占40。
若违反关键安全操作(如灭火器未检查压力直接使用),直接判定不合格。
应急救援员考试内容全解析:从理论到实操的全方位考核
1
应急救援员作为社会应急体系中的关键角色,其职业资格考试既考验知识储备,也检验实操能力。考试内容涵盖理论知识和技能考核两大板块,全面评估考生的应急救援综合素质。
2
理论知识考试以线下机考形式展开,时长100分钟,题型包括80道单选题和20道判断题,满分100分,60分及格。考试内容覆盖突发事件分类与特征、应急响应流程、政策法规及基础理论体系四大模块。考生需熟悉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的识别与风险评估方法,掌握现场控制、信息报送及资源调配原则。例如,面对火灾事故,需明确“先控制、后消灭”的处置原则,并熟悉不同类型灭火器的适用场景。政策法规部分重点考查《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核心条款,要求考生理解应急预案制定、应急响应启动等关键流程。基础理论体系则涉及应急管理原则、风险防控理论等内容,需结合实际案例理解理论应用。
3
技能考核以实操鉴定为主,时长15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考核项目分为必考项和抽查项,必考项包括火灾扑救、创伤救护、心肺复苏及安全评估。火灾扑救环节,考生需熟练完成干粉灭火器的“提、拔、握、压”四步操作,并注意灭火器与火源的距离及风向因素。创伤救护部分,止血带使用禁忌症、不同部位包扎手法(如头部螺旋包扎、四肢环形包扎)均为考核重点。心肺复苏需严格遵循按压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的标准,人工呼吸与按压比例需精准控制在2:30。安全评估则要求考生快速判断现场风险,制定初步处置方案。
4
抽查项包含救援技能和应急判断两类。救援技能二选一,考生需掌握救援绳索打结方法(如双8字结、布林结)或海姆立克急救法。应急判断二选一,涉及安全标识识别(如化学危险品标识)或伤员检伤分类(四色标签应用场景)。考核中,细节评估尤为严格,如心肺复苏按压部位需精准定位,气道开放角度需根据成人(90度)和儿童(60度)差异调整。此外,模拟紧急场景下的决策效率也是评分标准之一,考生需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信息收集、方案制定及资源调配等任务。
5
备考过程中,考生需注重理论与实操的结合。理论学习可通过教材研读、案例分析强化理解,实操训练则需反复练习规范动作,建议通过录像回放、教练指导等方式纠正细节问题。模拟演练环节可设计不同灾害场景,重点训练信息获取、风险评估及团队协作能力。例如,模拟化工泄漏事故时,需明确指挥体系、疏散路线及应急物资调配方案,通过反复推演形成肌肉记忆。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等学校信息,请进入阳泉优路教育网站详细了解,免费咨询电话:400-998-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