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陪诊顾问,是为老年人、孕产妇以及不便独立就医的人,提供陪同诊治服务的人,包括预约挂号、陪同就诊、医嘱解读、送取报告、出入院办理、买药等服务。工作时间灵活、收入也是不错的,就业门槛也不高,是这两年新兴的职业,在当前老龄化的背景下,对于医疗陪诊顾问的人才需求也开始增加。
医疗陪诊顾问专业技能
医疗陪诊顾问是连接患者与医疗体系的重要桥梁,需兼具医疗知识、服务能力和沟通技巧,以帮助患者高效解决就医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其专业技能可从以下几个核心维度展开:
1
一、医疗知识与流程掌握能力
这是陪诊顾问的基础技能,确保能为患者提供专业指引:
医疗机构与科室熟悉度:掌握不同医院的特色科室、重点专科(如三甲医院的心血管科、儿童医院的呼吸科等),了解各科室擅长的疾病类型,能根据患者病情推荐合适的医院和科室。熟悉医院内部布局(门诊楼、检查楼、药房、缴费处的位置)、就医流程(挂号、分诊、就诊、检查、取药、住院办理等环节的先后顺序及注意事项),避免患者走冤枉路。医疗常识与术语理解:掌握基础医学常识(如常见症状对应的可能疾病、检查项目的基本作用
—— 血常规、B 超、CT 的适用场景等),能协助患者理解医生的初步诊断和建议。理解医疗术语(如 “主诉”“体征”“活检”“会诊”
等),能在患者与医生之间进行简单的 “翻译”,帮助患者清晰表达需求,避免信息误差。政策与医保知识:熟悉医保报销规则(如门诊 /
住院报销比例、异地就医备案流程、医保目录内药品和检查项目范围),协助患者合理使用医保,减少费用支出。了解医疗相关政策(如预约挂号新规、分级诊疗政策、特殊病种门诊申请流程等),为患者提供合规的就医指引。
2
就医全流程协助技能
陪诊的核心是
“陪伴 +
协助”,需覆盖从就医前到就医后的全链条:就医前准备:协助患者整理病史资料(病历本、既往检查报告、用药清单等),提前梳理患者的症状、病史及诉求(如
“想确认是否需要手术”“希望了解药物副作用”),确保就诊时信息完整。熟练操作挂号平台(医院官网、APP、微信公众号等),根据患者病情和时间需求,选择合适的挂号时段(如急诊、专家门诊、普通门诊),解决挂号难问题(包括抢号、加号咨询等)。就医中陪同:引导患者完成分诊、就诊,协助与医生沟通(如补充患者未说清的细节、记录医生的诊断结论和下一步建议
—— 检查项目、用药方案、复诊时间等)。协助办理检查预约(如
CT、核磁共振、胃镜等),提醒检查注意事项(空腹、憋尿、停药要求等),陪同患者完成检查并协助领取报告。协助缴费、取药,核对药品名称、剂量、用法,向患者解释用药注意事项(如饭前
/
饭后服用、可能的副作用及应对方法)。就医后跟进:整理就医档案(将检查报告、诊断结果、用药清单等归档),方便患者后续就诊或复查时使用。提醒患者复诊时间、用药周期、检查复查节点,解答患者就医后的疑问(如
“服药后出现轻微头晕是否正常”),必要时协助联系医生咨询。
3
沟通与协调能力
陪诊过程中需与多方打交道,沟通能力直接影响服务质量:患者沟通:
具备同理心,能理解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重症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安抚情绪,避免使用专业术语造成误解。善于倾听,准确捕捉患者的潜在需求(如
“行动不便的患者可能需要轮椅租赁协助”“外地患者可能需要住宿推荐”)。
医护人员沟通:
保持礼貌、专业的态度,尊重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清晰传递患者的信息(如 “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在合理范围内为患者争取便利(如
“能否提前安排检查,患者下午需返程”)。
面对医护人员忙碌时,能耐心等待并选择合适的沟通时机,避免冲突。其他协调:若涉及住院,协助办理住院手续、联系护工,协调患者与家属的需求(如告知家属探视时间、医院陪护规定)。
处理突发情况(如患者就诊时突发不适,协助联系急诊科;检查结果异常时,协助快速对接医生进一步诊断)。
4
应急处理与细节把控能力
就医场景复杂,需具备应对突发状况和关注细节的能力:
应急处理:了解常见医疗紧急情况的初步应对(如患者低血糖晕倒时协助补充糖分、突发心悸时协助联系医护人员),熟悉医院急诊通道和抢救流程。处理非医疗类突发问题(如患者丢失物品协助寻找、缴费时发现费用异常协助核实)。细节把控:关注患者的特殊需求(如残疾人、孕妇、儿童的无障碍设施使用需求,宗教信仰带来的饮食禁忌等),提前做好准备(如预约无障碍停车位、申请优先就诊)。对时间节点敏感,精准把控各环节衔接(如
“检查后 1 小时出报告,可利用这段时间先去缴费,避免排队”),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5
职业素养与伦理准则
保密意识:严格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医疗信息(如病史、诊断结果、个人身份信息等),不泄露给无关人员。诚信与责任:不虚假承诺(如
“保证挂到专家号”),如实告知患者就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如 “该检查需排队 3
天”);对患者的需求负责到底,不中途推诿。学习能力:医疗政策、医院流程、新药新技术等不断更新,需持续学习(如医保政策调整、新挂号系统操作),确保服务的专业性和时效性。
医疗陪诊服务过程中,怎样与不同类型的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
一、按患者年龄划分:关注生理与认知特点
1. 老年患者及家属
沟通重点:耐心、清晰、重复,兼顾家属的参与感
具体方法:
语速放缓、声音稍大(避免喊叫,保持温和),用方言或口语化表达(如 “这个药要‘饭吃好再吃’,不是‘空肚子吃’”),避免专业术语。
重要信息(如用药时间、复诊日期)写在纸上或手机备忘录,同时告知陪同家属,确保双重确认。
关注老人的体力和情绪,就医过程中多询问 “累不累”“要不要喝水”,用肢体语言传递关心(如搀扶、帮提重物)。
与家属沟通时,强调 “共同配合”,如 “阿姨记性不太好,等下取药时麻烦您也记一下用法,咱们一起提醒她”。
2. 儿童患者及家长
沟通重点:安抚孩子情绪,缓解家长焦虑,用童趣化表达
具体方法:
对孩子:蹲下来平视交流,用玩具、贴纸等转移注意力(如 “我们先去做个‘小检查’,像给肚子拍张照片一样,很快就好”),避免说 “打针不疼” 等谎言,可如实说 “会有一点点像蚂蚁咬,忍一下就好”。
对家长:理解其紧张情绪(尤其是婴幼儿家长),主动告知流程节点(如 “现在排队做 B 超,大概还要 20 分钟,我先去给孩子接点温水”),及时反馈医生的话(如 “医生说孩子只是普通感冒,不用太担心”),减少信息差带来的焦虑。
3. 中青年患者
沟通重点:高效、专业、尊重自主选择
具体方法:
直接清晰说明流程和选项(如 “有两种检查方案,A 方案今天能做但费用高,B 方案便宜但要等 3 天,您更倾向哪种?”),允许其自主决策。
用简洁的语言传递专业信息(如 “这个指标偏高可能和您近熬夜有关,医生建议先调整作息再复查”),必要时提供数据或资料供参考。
关注其时间安排,提前规划流程(如 “您下午 2 点有会,我们可以先做抽血,再利用等结果的时间去看医生,节省 1 小时”)。
二、按患者病情划分:匹配情绪与需求
1. 重症 / 慢性病患者及家属
沟通重点:共情、理性、传递希望
具体方法:
接纳情绪:对患者的悲观、家属的焦虑表示理解(如 “我知道这段时间您很难受,有什么想法随时跟我说”),避免说 “别担心”“会好的” 等空洞安慰。
信息拆分:复杂的治疗方案分步骤解释(如 “今天先做这两项检查,结果出来后我们再和医生讨论下一步,一步一步来”),避免一次性灌输过多信息导致压力。
聚焦当下:协助家属关注实际问题(如 “住院手续我来办,您先陪患者休息,等下我告诉您注意事项”),用行动减轻其负担。
2. 轻症 / 体检患者
沟通重点:高效、贴心、提供额外价值
具体方法:
快速推进流程的同时,关注细节(如 “体检需要空腹,我带了温水,等抽完血您可以喝点”)。
主动分享健康小知识(如 “您这个年龄段可以每年加一项胃肠镜检查,我帮您记一下预约方式”),提升服务体验。
对家属:告知 “等待时可以去医院的休息区,那里有充电口,我这边结束了联系您”,减少无效等待。
3. 急诊患者及家属
沟通重点:冷静、果断、信息同步
具体方法:
保持镇定:用沉稳的语气引导(如 “您先别慌,我现在去挂急诊号,您把患者的症状再跟我说一遍,我好告诉医生”),自身情绪稳定能安抚家属。
实时同步:每完成一个环节及时反馈(如 “已经挂到号了,医生 5 分钟后过来,我刚把过敏史告诉护士了”),让家属有掌控感。
协助决策:急诊常需快速选择(如 “医生建议做 CT 排除脑出血,费用大概 XXX,现在就能安排,您看可以吗?”),用简洁语言说清利弊,不替家属做决定但提供明确选项。
三、按家属 / 患者性格划分:适配沟通风格
1. 焦虑型(频繁追问、情绪激动)
沟通策略:主动输出信息,降低不确定性
提前告知流程节点:“接下来我们要去 3 楼做 B 超,电梯在左手边,预计排队 20 分钟,我会随时盯着叫号,您不用一直看屏幕”。
用数据 / 事实安抚:“您说的这个指标偏高,医生刚才解释了是炎症引起的,不是大问题,这是用药清单,上面有注意事项”。
允许情绪释放:若家属抱怨,不反驳,说 “我理解您着急,换作是我也一样,我们一起尽快处理”。
2. 强势型(主观意识强、喜欢指挥)
沟通策略:尊重主导权,提供专业建议
先倾听需求:“您希望这次就诊重点解决什么问题?我按您的想法来安排,有需要我补充的再提醒您”。
用 “建议” 而非 “命令”:“您说想挂明天的专家号,不过我查了下后天有位更擅长这个领域的医生,您要不要看看资料?”
及时反馈进展:“按您说的,我已经把检查报告送到医生办公室了,他看完会马上叫我们,我就在门口等着”。
3. 被动型(不主动表达、依赖陪诊)
沟通策略:主动询问,引导参与
多提封闭式问题:“您是左边头疼还是右边?”“这个药每天吃 2 次可以接受吗?” 避免 “您有什么想法” 这类开放式问题。
逐步引导决策:“有两种挂号方式,线上预约快但需要实名认证,线下排队慢但直接能挂,您想选哪种?我可以帮您操作”。
总结并确认:“刚才医生说的注意事项我记下来了,您看一下有没有遗漏 ——1. 饮食清淡;2. 每周复查一次。对吗?”
4. 怀疑型(对流程 / 费用存疑、不信任)
沟通策略:透明化操作,提供证据
公开流程细节:“这是医院的收费标准公示牌,您看检查费确实是这些,我帮您算一下总费用”“挂号成功后会收到短信,您可以核对订单号”。
引用信息:“关于医保报销比例,我刚查了医保局的政策,您这种情况报销 50,这是政策原文截图”。
邀请参与:“如果您不放心,缴费时可以一起去窗口,我来操作,您看着屏幕确认”
陪诊师所需专业知识概览
1
医学基础知识,人体解剖学: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器官位置,有助于理解医生的诊断和建议。常见疾病知识:熟悉各类疾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以便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解释和安慰。药物常识:了解常用药物的名称、用途、用法用量及可能的副作用,帮助患者正确用药。
2
医疗流程与制度医院挂号与就诊流程:熟练掌握不同医院的挂号方式、就诊流程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就医效率。医保政策与报销流程:了解当地的医保政策和报销规定,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费用预估和报销指导。医疗文书撰写:具备一定的病历记录、检查报告解读能力,协助患者整理和保存相关医疗资料。
3
沟通与心理支持技巧,有效沟通技巧:学会倾听、表达和理解患者的需求和情绪,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心理疏导与安慰:掌握基本的心理疏导方法,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家庭协调与沟通:在必要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
4
急救知识与技能
心肺复苏术(CPR):掌握基本的心肺复苏技能,以应对突发状况。止血包扎与固定搬运:了解常见的外伤处理方法,如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技巧。紧急呼救与转运:熟悉当地的急救电话和转运流程,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求助并安全转运患者。
5
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
医疗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自己的行为合法合规。
患者隐私保护:严格遵守医疗保密原则,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信息不被泄露。职业道德规范:遵循诚实守信、尊重生命、关爱患者的职业道德准则,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医疗陪诊顾问之医疗小知识,临床医学基础知识
临床医学的学科分类
按治疗手段建立的学科:如以药物治疗为主的内科学,以手术治疗为主的外科学,还有理疗学、放射治疗学、核医学、营养治疗学和心理治疗学等。按治疗对象建立的学科:如妇产科学、儿科学、老年病学、围生医学、危重病医学、职业病学等。按人体系统或解剖部位建立的学科:如口腔科学、皮肤性病学、眼科学、神经病学、耳鼻咽喉科学等。按病种建立的学科:如结核病学、肿瘤学、精神病学等。按诊断手段建立的学科:如临床病理学、医学检验学、放射诊断学、超声诊断学等。
咨询详情
2. 临床医学的主要特征
临床医学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是人;
临床工作具有探索性;
临床医学启动医学研究;
临床医学检验医学成果。
咨询详情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等学校信息,请进入丽水优路教育网站详细了解,免费咨询电话:400-998-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