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师承,即传统的师带徒方式,通过师父手把手地传授医术、经验和学术思想,使徒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这种传承方式不仅注重技艺的传授,更强调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和人文精神的传承。通过跟师临证、侍诊左右,徒弟能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终掌握中医的精髓。
适合报中医师承的人群
1、中医爱好者,没有中医基础
没有任何基础适合从中医师承开始从头学起,并且遇到问题有老师能够答疑。一定是要按照要求,公证备案,正式拜师、计算跟师时间,学习3年。
2、执业中药师
医药不分家,很多药师其实和中医学的东西大差不差,但是由于专业限制,没办法考证,所以可以通过师承等政策转身成为中医师。
3、康复护理类
康复治疗师有一定中医基础,但可能不多,同时职业发展的路径较为狭窄,工资偏低,同样不允许直接报考中医师,中医师承也是个好途径。护理从业人员工作太累,晋升空间较小,想跳转行业从事医师工作,可以考虑走师承,岁数越大越吃香。
4、针灸推拿行业从业者
养生馆中针灸推拿从业者会面临政策收紧、必须考证的困境,如果养生馆以针灸推拿为主打,从业者一样需要行医证,必然要向正规中医馆转型。
5、非中医专业的学生
当初没有选择中医专业,未来想做中医行业的大学生可以利用寒暑假跟师学历,三年下来,不仅拿到本专业的学历证还能出师证,相当于有了“双学位”。
6、想进一步深造的中医人
有些已经成为中医的同学,希望跟随更为资深的老师长期进修,师承于更高级别医院的主任、副主任医师,国医大师等等。这样的同学更多的不为考证,为长期有名头的学习。
中医师承的新政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师承政策也在不断完善。根据《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卫生部52号令),中医师承成为中医基础薄弱者及无全日制中医医学学历人员学习中医、走上合法中医执业道路的途径
咨询详情
报名条件:师承人员应当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或者具有同等学力,并连续跟师学习满3年。指导老师要求:指导老师需具备中医类别中医或民族医专业执业医师资格,从事中医或民族医临床工作15年以上,或具有中医或民族医副主任医师以上相关部门任职资格,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技术专长。考核内容:出师考核包括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重点是传统医学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术经验、技术专长继承情况。考核方式包括综合笔试和临床实践技能考核。
咨询详情
中医理论知识
想要全面而深入地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仅仅依靠死记硬背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关键在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对这门学问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真正理解和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的精髓。
面对考试,许多考生可能会感到无从下手,因为考试题的覆盖面广泛,题量大,记忆起来十分困难。有的考生因此而中途放弃,有的考生则选择机械地“背诵”整个教材,但**终的成绩却并不理想。这其中的原因,往往在于学习方法的不当。
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对于学好中医基础理论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更能在其他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在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时,良好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新知识;在社会实践中,良好的学习方法则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提升实践能力。所以,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和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变得更加高效和有趣。现将自己的一些方法介绍出来,希望对考生有所启发。
习题辅助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策略。当我们完成一节或一章的学习后,结合考试大纲和教材中的习题进行练习,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还能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通过不断的练习,我们能够更自然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有些考生可能会将教材和习题分开处理,只专注于阅读教材或一味地做题,但实践证明,这两种方法的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可能事倍功半。
归纳要点法同样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许多自考教材的要点在大纲中都有明确的体现,或者通过大小写数字进行标识。通过经常性地记忆和理解这些要点,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整个学科的知识体系,从而避免对教材中冗长的文字材料进行繁琐的背诵。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我们应对单选、多选、简答等题型,还能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中医概况
1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诊,诊察了解;断,分析判断。“诊断”就是通过对病人的询问、检查,以掌握病情资料,从而对病人的健康状态和病变的本质进行辨识,并对所患病、证作出概括性判断。
2
中药学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内容包括中药、中药学的概念,中药的起源和发展;中药的产地与采集,药材的概念,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中药炮制的概念、目的与方法;中药药性的概念、中药治病的机理,中药配伍的目的、原则及药物“七情”的概念、中药配合应用规律;用药禁忌的概念及主要内容;用药剂量与用法,剂量与疗效的关系,确定剂量的依据及中药煎服法等内容。
3
中医方剂学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专门研究药物配伍与提高临床疗效的学科,是中医药学各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方剂学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恰当的药物合理配伍,酌定合适的剂量、剂型、用法。
4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理论阐述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辨证论治及预防、康 复、调摄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中医内科学既是一门临床学科,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为中医学的一门主干学科,具有非常重要的学科地位。
5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临床学科,论述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内容;其治疗内容极具特色,分内治和外治两方面 ,内容丰富,包括疮疡、乳房病、瘿、瘤、岩、肛门直肠疾病、男性前阴病、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外伤性疾病与周围血管病等。
中医师承的学习内容与收获
中医师承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等多个方面。在学习过程中,徒弟将跟随师父进行临床实践,逐步掌握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技能。
咨询课程
完成中医师承学习并通过出师考核后,徒弟将获得《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证书》。这一证书不仅是学习成果的认可,更是未来继续深造和执业的重要凭证。凭借此证书,徒弟可以报考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和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终走上合法中医执业道路。
咨询课程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等学校信息,请进入台州优路教育网站详细了解,免费咨询电话:400-998-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