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强调治未病,即在疾病发生之前进行预防,通过调节饮食、起居、情志等生活方式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同时,中医也注重个体化治疗,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取得的治疗效果。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医学体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医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医的含义
中等水平的医生
比如《金匮玉函经》中提到“古者上医相色,中医听声,下医诊脉,诊候之法,固是不易”。
又如药王孙思邈《千金要方》提及:“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又日上医听声,中医察色,下医诊脉。又日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咨询课程
中和的医学
“中和”思想或称“中和观”源于《中庸》,是儒家学说思想理论的核心,历史永久,是我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渗透在中医的各个方面。中医也离不开“和”,“和”也是中医的一种理念。因致病素使人体内的阴阳动态平衡被打破,脏腑阴阳失和,平衡失调,是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
咨询课程
中药的来源
在中国古代,关于药物起源的传说颇多。“伏羲氏尝味百药而制九针”、“神农尝百草”与“伊尹制汤液”的传说反映了中华先民认识和使用药物的起源。经过世代人们无数次尝试和经验积累,逐渐获得了鉴别食物、药物和毒物的知识,并有意识加以利用。随着人们更多的生产和医疗实践,逐渐发现了越来越多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动物和矿物,并积累发展了药物知识。
咨询详情
在我国古代典籍中,传统药物多以“药”“毒”或“毒药”称谓表述。“中药”一词,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将药物按有毒无毒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虚羸者,本中经”。此处“中药”是一种药物分类术语,是相对“上药”和“下药”而言的,专指无毒或有毒,既能补虚又能祛邪的中品药物。“中药”一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存在不同的内涵,随着中医药理论实践的发展,其内涵不断得以丰富,形式不断得到拓展。汉代《神农本草经》记载“中药”主要用作药物的分类标准;20世纪初,“中药”是针对我国传统药物的一种称谓。目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医药”是指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药的统称。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咨询详情
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的考核标准是什么?
1
报考条件:师承方式:连续跟师学习中医满五年,对某些病证的诊疗,方法独特、技术安全、疗效明显,经指导老师评议合格;由至少两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推荐,推荐医师不包括其指导老师。多年实践方式:具有医术渊源,在中医医师指导下从事中医医术实践活动满五年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施行前已经从事中医医术实践活动满五年的;对某些病证的诊疗,方法独特、技术安全、疗效明显,并得到患者的认可;由至少两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推荐。
2
考核方式:实行专家评议方式,通过现场陈述问答、回顾性中医医术实践资料评议、中医药技术方法操作等形式对实践技能和效果进行科学量化考核。专家人数应当为不少于五人的奇数。
3
考核内容:根据考核者使用的中医药技术方法分为内服方药和外治技术两类进行考核。内服方药类:考核医术渊源或者传承脉络、医术内容及特点;与擅长治疗的病证范围相关的中医基础知识、中医诊断技能、中医治疗方法、中药基本知识和用药安全等。考核程序分为医术专长陈述、现场问答、诊法技能操作和现场辨识相关中药等。外治技术类:考核医术渊源或者传承脉络、外治技术内容及特点;与其使用的外治技术相关的中医基础知识、擅长治疗的病证诊断要点、外治技术操作要点、技术应用规范及安全风险防控方法或者措施等。考核程序分为医术专长陈述、现场问答、外治技术操作等。
综合考核:若治疗方法以内服方药为主、配合使用外治技术,或者以外治技术为主、配合使用中药的,应当增加相关考核内容。考核专家会围绕相关病证的疗效评价关键要素进行分析评估并提问,对其医术专长的效果进行现场评定,必要时可采用实地调查核验等方式评定效果。
4
考核专家标准:需为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具备副主任医师以上相关部门任职资格或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十五年以上具有师承或者医术确有专长渊源背景人员;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公平公正,原则性强,工作认真负责。
中医专长考试详情
1、考核方式
1)出师考核包括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和综合笔试。2)出师考核的临床实践技能考核,采取基本操作与临床答辩的方式;出师考核的综合笔试,采取闭卷考试方式。
咨询详情
2、考核内容
1)临床实践技能(临床实际本领)考核范围
A、基本操作,中医四诊、针灸、推拿、拔罐、常见急症针灸技术应用等中医临床技术。
B、临床答辩①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含中医有关内容);②中药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基本知识;③中医临床常用方剂的功效、主治、组方原则、配伍意义、临床应用等基础知识;④对指导老师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的掌握水平以及应用能力。
2)综合笔试测试范围A、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及中医著作等相关知识;B、中药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基本知识;C、中医临床常用方剂的功效、主治、组方原则、配伍意义、临床应用等基础知识;D、临床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刺灸法、临床应用等基本知识;针灸科常见病证的辨证、治法、处方、操作等知识;E、中医内、外、妇、儿科常见病证的病因病机、理法方药等知识。
咨询详情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等学校信息,请进入南京优路教育网站详细了解,免费咨询电话:400-998-6158